陈跃
西北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鸦片战争以降,我国遭遇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渐加深,国土日渐沦丧。在边疆危机日益严峻的局势中,能迎难而上、力挽狂澜、抵御侵略、收复国土的爱国勇士,无疑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左宗棠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勇士、一位伟大的英雄!

左宗棠雕像
同治年间,新疆动荡,浩罕军官阿古柏趁乱侵占新疆大部;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伊犁广大地区,清政府只能控制北疆的塔城和东疆的哈密及巴里坤地区,祖国西部边疆面临严重危机。就在清政府组织力量准备收复新疆之际,日本侵袭台湾,海疆危机骤起。因受财政所困,清朝决策层面临着保台与保疆的艰难抉择。虽然弃疆保海成为朝议主流,可最高决策层为制定正确的治边之策,下令扩大讨论范围,征求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意见。左宗棠经过二十余日深思熟虑,从国际局势演变、西北战略地位和祖宗之地不可失三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新疆对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力主在兼顾海防的同时,优先收复新疆。1875年,清朝最高决策层予以肯定,授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的艰巨任务。
一、后勤枢纽与进军基地:哈密在收复天山南北战争的重要地位
新疆天山南北多戈壁沙漠,其间虽多有绿洲,可彼此间距离较远,造成行军作战和辎重运输存在极大困难。左宗棠鲜明指出,“塞外用兵,粮运最要。”(《左宗棠全集·书信二》第468页)他在《督办新疆军务敬陈筹画情形折》中强调,关外转运事宜“即在哈密、巴里坤各处设立粮饷分局,由派员经管”。由此,确立了哈密与巴里坤成为清军收复新疆战略中的后勤枢纽地位。内地向新疆运粮分南、北两路进行,南路从甘肃购买粮食后,城市之间递进运输,先至哈密,再至巴里坤。北路从蒙古诸部和宁夏购粮,直接运至巴里坤。从1873年至1875年,南北两路共计58万石粮食运至哈密和巴里坤。此外,还有大量军需也运至两地。

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
为缓解从内地运粮的压力,左宗棠令进驻哈密的张曜“嵩武军”兴水利,开屯垦。鉴于哈密的土质疏松,水渠底部须铺毛毡,才能防止渗水,花费肯定较多,左宗棠特拨银9万余两,令张曜购买毛毡。经张曜的精心经营,当地屯种成效显著。1875年,哈密垦荒获粮数千石。次年,获粮5160石,可供该部食用四五个月。
1873年底,清军前锋出关,进驻哈密、巴里坤、古城、吉木萨尔等地。1876年5月,刘锦棠率湘军主力出关,与前锋会合。随后,清军先后攻克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要地,收复北疆全境。为尽快收复南疆,左宗棠制定三路并进之策,令刘锦棠所部从乌鲁木齐南下、张曜所部从哈密西进、徐占彪所部从木垒南下,三路齐攻吐鲁番。1877年,张、徐两军会师盐池后,向西攻占七克台、胜金台、连木沁、鲁克沁等城,再与刘锦棠部合击吐鲁番、托克逊城。左宗棠予以高度肯定:“以战事言,似未若达坂、托克逊之神奇;而破敌之果、赴机之速,实微臣始愿所不及也。非将士踊跃用命,其效不能臻此。”(《左宗棠全集·奏稿六》第623页)随后,刘锦棠和张曜率部追击敌军,先后收复喀喇沙尔、库尔勒、库车、阿克苏、乌什、英吉沙、叶尔羌、喀什、和阗等南疆各城,完成收复任务。
二、哈密凤凰台:左宗棠驻节指挥收复伊犁
就在新疆动乱之际,沙俄在1871年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出兵强占新疆伊犁地区后,进一步进犯乌鲁木齐和塔城地区,后因东进和北犯均被清军和当地民团顽强狙击,才放弃进一步侵犯。随后,沙俄与阿古柏勾结,以支持阿古柏为条件,获得在南疆的商贸特权。俄军侵占我国伊犁后,清政府派署理伊犁将军荣全前往交涉,要求交还我国领土,惨遭拒绝。俄驻华大使最终诡辩称,俄军是“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当即交还”。(《新疆图志》卷57《交涉二》第9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固疆功绩碑镌刻着左宗棠收复治理新疆的重大历史事件
收复乌鲁木齐后,清廷令左宗棠主持伊犁交涉事宜。当伊犁将军金顺遣人与俄交涉伊犁事宜时,俄方先是否认此前的承诺,继而阻止清朝官员入境交涉。左宗棠敏锐指出,沙俄意在长期霸占,“贪心颇大”。1878年,清朝派遣崇厚赴俄谈判。左宗棠上陈《复陈边务折》,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务必令崇厚坚定立场。他指出“察俄人用心,殆欲踞伊犁为外府,为占地自广,借以养兵之计,久假不归,布置已有成局。”对俄之策,应“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以求胜。”同时,清廷认为“所虑者,吉林、黑龙江一带均与俄疆毗连,不无防范难周之处。将来操纵机宜,该督必能通筹全局,谋定后动也。”
1879年,崇厚未经清廷批准就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引起朝野震惊。清廷随即改派曾纪泽赴俄谈判,尽力挽救损失。因谈判极为艰难,左宗棠一度认为最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伊犁事宜。“劼刚来电,似和议必不能成。布策来华,要挟必多,兵船到华者不少。察看情形,实非决之战胜不可。”清廷密令左宗棠做好军事准备,进驻哈密,“时时不忘战之念,在在不露战之形”。左宗棠令金顺所部控制精河一带险要,张曜驻军阿克苏,刘锦棠驻军乌什,形成三路合击态势;同时令后方数千兵力加紧前移。1880年5月26日,左宗棠在甘肃酒泉举行誓师大会,携棺进疆,郑重宣誓:“若俄官带兵内犯,则彼先肇衅,我将其打扫干净,再取伊犁。总之,使彼无所借口可以为所欲为耳!”6月15日,左宗棠率亲军驻扎哈密城西的凤凰台大营,靠前指挥收复伊犁事宜。
在拒绝交还伊犁后,沙俄不断增兵中俄西段边界,多至9万余人,妄图以南、中、北三路全面侵占新疆;同时,派23艘军舰向我国沿海进发,实施对华恐吓。面对敌情变化,左宗棠不顾年高体病,一面从陕甘调兵入疆,全面部署;一面加强科布多至北疆的军事防御。就在此时,清廷以“现在时事孔艰,正须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之顾问”,急调左宗棠入京。左宗棠只得奏清由刘锦棠督办新疆军务,秘密进关入京。即便不能亲自指挥,可他仍密切关注中俄全局,“愚见主战固以自强为急,即主和亦不可示弱以取侮。”
左宗棠在新疆部署的三路大军,给俄军以严重威慑。得知清廷调左宗棠入京后,更是担心战事全面爆发。沙俄谈判代表曾询问曾纪泽关于左宗棠动向,俄驻华大使也数次探听左宗棠入京动态,表示“务必及早定议,免生枝节”。可见,左宗棠积极备战的举措,为曾纪泽在俄谈判支撑起坚强后盾。1881年2月,曾纪泽被授权与沙俄代表签署中俄《改订条约》。次年,中俄双方换文,完成移交手续。伊犁将军金顺带兵进驻伊犁,收复被俄国侵占十年之久的伊犁。美国军事学者贝尔斯认为“1881年中国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这几乎完全是左宗棠的辛苦功劳”。
三、设院建园立塔:哈密多维度讲好左公故事
作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重镇,哈密保存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典故,这是哈密在新时代讲好历史故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素材。哈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疆工作,通过活化历史遗存,创新宣传形式,多维度讲好左公故事,提升了浸润能效。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抓住契机,制定发展规划。2023年,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左宗棠文化研究转化交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施方案(2023—2026年)》,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制定以左宗棠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哈密老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
其次,统筹各方资源,精心部署,加速成果转化。以学术研究为引领,以文化研究院为平台,打造左宗棠文化哈密品牌。2023年11月,成立左宗棠历史文化研究院,与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建立左宗棠文化研究专家库,确立26大类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合作。2024-2025年,哈密先后在北京、哈密举办关于左宗棠与新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推进学术研究发展。与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学术共同体,加速成果转化。

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夜景
再次,创新宣传理念,多维传播,增强铸牢成效。以有形有感有效为宣传目标,融合传统渠道和新媒体,积极推进多维度传播。建立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树立天地正气塔,镌刻固疆功绩碑,建设家国长歌园,推进宗棠书院建设。哈密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左公”文化在哈密闪耀》系列报道,制作发布“跟着左公游哈密”系列短视频。全网发布音乐MV《左公柳》,精心创作《左公柳》连环画,摄制完成《左宗棠在哈密》纪录片,创排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左公柳》,举办“左宗棠与新疆”艺术创作采风笔会活动,持续推进左公文化研学,以“左公柳”为哈密文旅的文化符号,切实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出成效。
文章转载自:哈密零距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