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西北疆域演进与中华民族发展研究。结合西北大学历史、考古及民族研究的深厚学术底蕴,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四个共同”(共同疆域、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精神)为纲,研究中华民族聚合、演进的历史规律和特点,重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2.丝绸之路考古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古丝绸之路途经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既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华民族活动的广阔场域。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互动影响、共同发展,展现了蓬勃的经济活力和持久的文明张力,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存和文物。通过对西北地区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解析中国西北疆域演进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在西北地区交流、认同的历程和经验,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演变规律,阐明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提供坚实的考古依据,为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智慧。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各民族在长期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通过系列深入探索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挖掘阐释、凝练总结汉唐大一统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规律,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